
父母育儿假不是妈妈的产休假也不是爸爸的陪产假
国家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草案中有一句话:“探索实施父母育儿假”。孩子呱呱坠地期间是母亲休产假和父亲休陪产假,那么孩子如何抚养长大到一周岁,这个期间就是用“育儿假”来共同养育孩子。
国家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远景目标草案中有一句话:“探索实施父母育儿假”。孩子呱呱坠地期间是母亲休产假和父亲休陪产假,那么孩子如何抚养长大到一周岁,这个期间就是用“育儿假”来共同养育孩子。
工作一天到家已经累得不行,可家里的小神兽精力旺盛,跟屁虫似的缠着陪玩耍怎么办?介绍一种适合3-6岁的幼儿园阶段,在床上躺着就能玩的亲子互动游戏。既得到了休息,也做了运动,还和孩子完成了亲子互动,一举三得。
2021年的全国两会,政协委员马光瑜全面取消小学生家庭作业,厘清学校与家长的责任边界,推迟小学放学时间,与父母下班时间相一致,让学生做完作业再回家,减轻家长的负担。你说支持不支持。
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发布了,有95.5%的小学生每天睡眠不足10小时,平均为8.7小时。全国大部分小学生睡眠时长不达标板上钉钉!背后原因是社会习俗和竞争焦虑的双重驱动。作为家长如何看待这个问题以及如何做好应对?
爱孩子没有任何目的性,也不需要任何理论支撑和认知掌握,这是一种本能的爱。但教育孩子不能靠本能,因为本能驱动时是一方的本能需求被满足的同时,另一方的本能需求被剥夺。与“本能父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另外一群家长,称为“精益父母”,是那些在育儿过程中贯彻科学的教育理念,实践科学的教育方法,并且能够不断反思和学习的优秀父母。
国家教育部制定颁布《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教育惩戒是对违规违纪学生进行管理、训导或者以规定方式予以矫治,促使学生引以为戒、认识和改正错误的教育行为。旨在把教育惩戒纳入法治轨道。
简单来说,PBL项目式学习法就是通过提出一个项目问题,让孩子自主选择去寻找解决方案,在解决的过程中自然就会把一些基础知识进行掌握。指望国内教育能切换到PBL是不敢奢望了,但作为家长,考虑应用PBL的方式嵌入到家庭教育还是有可能的。
为什么说了那么多道理孩子还是不听?很多家长面对孩子的一些问题时,经常逃脱不了的套路:先讲道理,讲道理不行就去批评,再不行就通过发脾气来征服。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曾说过,世界上最没用的教育方式是三种:讲道理、发脾气和刻意感动。
新的一年,新的学期,新的开始。这个学期是高考、中考、小升初的关键学期,也是其他年级即将跨入更高年级的转换学期。家长选择在开学第一天或前一天与孩子来一次简短的沟通。回顾下上学期,展望下新学期,多说些鼓励的话,为孩子这学期的开学定下基调很有帮助。
所谓的通识教育,是区别于专业教育在专门领域培养人才,是面向所有人提供个人发展的教育,即我们了解的专才和通才的区别。我们的教育目标不是让孩子应付考试的专能,而是能更好应对人生的通能。这样说来,尽早的关心孩子的通识教育似乎也就有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