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先育己
专业做父母

爱孩子是本能,但教育孩子不能靠本能

什么是本能?本能就是本身固有的、不学就会的能力。如婴儿吮乳、蜜蜂酿蜜等。

作为父母,面对和自己有着血缘关系,并且长期抚养过程中建立了情感连接的孩子,自然是出于本能的爱。

这一切的爱没有任何目的性,也不需要任何理论支撑和认知掌握,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条件的本能的爱。

可往往这出于本能的爱,会让我们的家庭教育也陷入了一种“本能教育”,而这种教育恰恰违背了孩子的本能成长。

爱孩子是父母的本能

孩子一不小心摔坏了心爱的玩具,那是一辆很旧的汽车玩具,一个车轮被摔掉了,宣告报废。

孩子又是心疼又是自责,忍不住流下眼泪。

爸爸看到了,出于本能的爱,自然是想弥补下孩子的遗憾。大手一挥:“我再帮你买辆新的。”

可孩子没那么快从难过中切换过来,还是哭着摇摇头:“再买一个也不是我的这个。”

爸爸这时出于本能的动作,就开始和孩子“上课”了,“这么矫情!男孩子不要动不动流眼泪!”

孩子是更加的委屈了。

 

本能父母的本能教育

关于人的本能需求,著名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提到了五层,分别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情感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需要层次越低,力量越大,潜力越大。高级需要出现之前,必须先满足低级需要。

在从动物到人的进化中,高级需要出现得比较晚,婴儿有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但自我实现需要在成人后出现。

当我们用本能反应来对待孩子时,就是“本能教育”。

本能父母

在我们的孩子还小时,最喜欢探索这个新鲜的世界,同时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也会遭遇各种“危险”——水、火、电等。

某天,当孩子突然兴冲冲地拿着一把剪刀出现在你面前,这个时候,你的本能反应是什么?

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安全需求,我们成年人本能的要要避免危险,保证安全。

很多父母的本能反应都是:要赶紧把剪刀收过来,不要伤到孩子。

但孩子会做什么呢?一般都会拒绝把“危险品”交出来。

因为孩子探索世界的一种方式是当他们发现了一件新鲜的东西,就会尝试搞清楚它们,而且会试图跟大人分享。

孩子将剪刀拿给父母看想法是:快看,我发现了一个新东西!你看我多厉害!

但是,此时的父母一般“听”不到孩子的心声,我们看见的只是孩子可能会遭遇危险,需要尽快解决这个“问题”。

所以当孩子不听劝,继续玩弄剪刀时,父母就开始发怒了:“这孩子怎么就不听话呢!”

于是一把把剪刀从孩子手里夺了过来。

孩子探索和分享的过程被打断,于是开始哇哇大哭。

 

精益父母的精益教育

出于父母本能的教育不是一种很好的教育,因为本能驱动教育是一方的本能需求被满足的同时,另一方的本能需求被剥夺。

可我们很多的父母都没有接受过“怎么做父母”,“怎么教育子女”的教育,只能依靠自己的本能和习惯进行教育。

虽然这些父母也爱自己的孩子,但他们很少去主动学习和反思自己的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问题,

这些父母,当在教育过程中遇到挫折时,很弱采用发泄情绪和推卸责任的应对方式。

与“本能父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另外一群家长,称为“精益父母”。

精益父母的精益教育

“精益”一词在中文里是“精益求精”的简称

“精益思想”则源于20世纪80年代日本丰田发明的精益生产方式,这种方式是以越来越少的投入地创造出尽可能多的价值,并及时跟上不断变化着的需求,生产和制造出用户真正需要的产品的能力。

精益的思想在产品设计、项目创业中经常被使用,比如精益产品、精益创业。

而“精益父母”指的是那些在育儿过程中贯彻科学的教育理念,实践科学的教育方法,并且能够不断反思和学习的优秀父母。

精益父母的标准有3个层次。

层次1: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能够预识别孩子在各个年龄段出现的新行为表现。

层次2:拥有足够的知识和技能来应对孩子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新现象和新问题。

层次3:掌握解决孩子问题的各种办法,同时还明白解决方案背后的原理和原则,能够做到在育儿过程中“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怎么样才能做到一个“精益父母”?

我认为有两样学问必须要去主动学习——教育学和心理学

教育学就是学习千人总结的教育规律,借鉴好的教育方法

心理学就是去关注教育过程中的心理发展规律,关注孩子个性心理的发展

想做一个“精益父母”最简单的办法是先从阅读开始

多阅读有关这方面的书籍,比如《正面管教》、《亲密关系》、《父母的语言》、《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另外,就是不断践行,不断反思,和孩子一起进步。

赞(1)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