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么这么笨?”
“这点小事都做不好!”
“为什么别人能做到你就做不到!”
“你脑袋里装的是什么?”
“这么简单的题目都不会!”
“别哭了,再哭就不要你了。”
“笨的像头猪”
“你这个废物!”
“你真是个猪脑子”
“你真懦弱!”
“丢人”
“是人都比你强”
“换作我楼上跳下去算了”
“你一辈子也不会有出息”
“真后悔生了你”
“我真的受不了你了”
“我就知道,你改不了”
“再哭我就打死你”
“怎么养了你这么一个东西”
“你太笨了,谁谁谁比你强很多”
“叫你不听我的,活该吧,以后不听我的还没有好下场,不信你就等着看!”
“养你还不如养一条狗”
“你能干什么去?你长得又不好看!”
“这都做不好,读书读到哪里去了。”
“我都说了好多次,你没有耳朵吗?”
“快滚过来,快点!”
“你早晚得进监狱”
“天天毛手毛脚,你上辈子是闯祸精啊?家里有你,真倒大霉了!”
“你脑子让猪吃了吗?考成这样,还有脸回家?”
“没见过这么脏的孩子,你是从垃圾堆里捡出来的?”
“你不会做人,没社交能力。”
“你不嫌丢人我还嫌丢人!”
“……”
心理学的暗示效应表明,父母的否定、打击、批判,会给孩子消极的心理暗示,并转化为孩子“内在的批判声音”,形成强大的“反自我”意识。
孩子的大脑尚在发育中,若他们总生活在苛责、匮乏的环境中,他们的大脑为了适应环境会发育成“求存模式”的结构,形成懦弱自卑型人格。
还有些孩子在受到“语言暴力”之后,性格变得暴躁、易怒,内心充满仇恨、逆反,为了发泄不满,而对他人和社会采取过激行为,直接影响和危害社会,害人又害己。
暗示就像一把“双刃剑”,它可以毁掉一个人,它也可以救治一个人。
培养一个健康的孩子,远比修复一个破损的成人容易得多。
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肯定、认可,特别是来自父母的。愿我们做父母的少些语言暴力,多些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