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起床,即是孩子在从完全熟睡状态切换到正常清醒的过程中,能有条不紊,遵循生理和心理切换的规律,无障碍的起床。
这种方式试图通过人体生物学角度来解决孩子的赖床问题,主要依赖两大系统,一是外部环境系统,二是内部调节系统。
贝叔简单总结为三度:温度、亮度和激活度。即影响科学起床的外部环境有温度和亮度,内部调节则主要是将孩子的身体机能进行激活。
影响睡眠起床的温度理论
很多孩子冬季赖床不起,绝大多数是因为被窝暖和而外面冰冷,以至于不想坐起穿衣,能拖多久是多久。大人也会有这样的情况,但更多的是出于责任、意志力和耐冻的体质,大人完成了起床唤醒孩子的任务。
2020年5月21日,美国西北大学发布了一篇论文,译作《果蝇体内编码绝对低温的神经回路》。神经生物学家在果蝇体内发现了一个“温度计”神经回路,通过该回路,果蝇能够将寒冷感觉传递到大脑,从而调控睡眠。
神经生物学副教授Marco Gallio说:“实际上,苍蝇和人在冬天早晨都很难醒来。通过研究果蝇的行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温度对调节睡眠的重要性。”
论文还说,当感知到寒冷之后,果蝇大脑会发布“继续睡眠”的命令,随后,冬季早晨的第一缕阳光会关闭这组大脑神经元。环境温度的感知对于小型“冷血”果蝇至关重要,同样,人类是舒适型动物,也在不断寻求理想的温度。
研究人员认为:“温度感知是最基本的能力,无论是果蝇还是人类,感官系统都必须将信息传递到大脑,然后以相同的方式解决相同的问题。”
所以,了解这个原因之后,尽可能的在孩子起床穿衣之前提供一些取暖设备,让房间的温度升起来。
调节睡眠起床温度的办法
北方有暖气这点很好解决,南方天气不算冷也基本可以忽略,而贝叔所在的长三角地区就没这福气了。
作为最抗冻地区(参见新闻:全国抗冻排行榜)的孩子能克服寒冷起床确实需要很大的意志力。如果有条件能调节下温度环境,孩子也自然不会因为这个问题而纠结要不要起来穿衣服了。
房子装修没有考虑地暖,只能借助外部设备,空调调温效果慢,可以使用小太阳、油汀等取暖设备。当然,室温也不要过高,过高反而会导致醒来时感觉昏昏沉沉。理想的室内温度在16-21℃。
贝叔家买了一款可以自动开关机的贴脚线式的取暖器,带有取暖器可以连接家中的wifi,使用厂家提供的app还可以远程控制取暖器的开关及温度设置同时为了防止干燥还选配了喷雾加湿的功能。
同时,通过一些智能场景可以设置自动开机的时间,比如要在孩子6点45分能起床,那么可以提前15分钟即设置每天的6点30分开机预热房间。
借助一些智能设备来改善提升下温度环境,不需要家长每天操作增加工作量,另外也可以减少一些让孩子赖床的不必要理由。当然,适宜的起床温度本身也符合人体的机能调节规律。
解决孩子的赖床问题可以培养出很多能力
贝叔最近一直在调试孩子的赖床Bug,比如通过5秒法则告别拖延症,通过培养责任意识提升主动性,通过脱敏计划来完成生物钟的建设……
本篇文章整理是运用科学原理进行生物机能的适应性起床。后续还会有关于科学起床的其他的方法(亮度和激活度),以及与起床相关的时间管理、睡眠质量管理等一系列解决方案。
总之,贝叔是在试图为孩子的起床懒、起床慢的各种问题提供立体的解决方案。相信也同样适用我们这些家长。
从孩子的赖床这件小事,衍生出了在很多孩子身上能力的培养。
关注贝叔,我们一起来探讨研究。

贝叔育儿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