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先育己
专业做父母

感觉孩子有很多心事但又从来不讲,小心被忽视的情感教育

很多家庭中可能会遇到的一种情况,就是感觉到孩子心里有很多事,但孩子又从来不跟家人讲。

家人想让孩子敞口心扉,但总感觉孩子是在戴着面具。这种情况在有男孩子的家庭更加多见。

尤其是步入青春期多了不少的“问题男孩”,这些问题各异的背后几乎都有一个相同的主题,那就是情感上的被忽视和孤立!

男孩对于细致的情感语言和微妙的情感表达非常不熟练,当我们试图让他们开口时,大部分男孩的回应,不是激烈反抗就是沉默。

他们不懂得情感的微妙,不懂得情感的表达,因为情感的复杂性而饱受困扰。

当我们试图让他们敞开心扉时,大多数人的反应都是要么对抗、要么逃避,就像每个人面临危险时,会本能地产生“战或逃”的反应一样。

有些男孩由于家人关系不和而感到害怕或难过,但却表现得满腔怒火,或是希望大家都“离我远点儿”。

有些男孩在学校里遇到了麻烦,遭受了羞辱,他们要么爆发出激烈的情绪,要么消沉地开始自我封闭。

有一种心理名词是描述这类严重行为,那就是述情障碍!

述情障碍(alexithymia)又译作“情感表达不能”或“情感难言症”,它并非一种独立的精神疾病,可为一种人格特征,也可为某些躯体或精神疾病时较常见到的心理特点,或为其继发症状。

虽然绝大多数有社交焦虑的青少年并不存在典型的述情障碍,但从其表现看,大都缺乏恰当描述和表达自己及他人情绪的能力,此外,从积极方面看,良好的人际交往也离不开情绪表达。

情绪表达训练需从培养共情入手

共情既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能力。

作为态度,它表现为对他人的关切、接受、理解、珍重;作为一种能力,它表现为能充分理解别人的心事,并把这种理解以关切、温暖与尊重的方式表达出来。

离开了共情,即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的态度与能力,就谈不上恰当的情绪表达,更谈不上良好的人际关系,更何况,青少年的社交焦虑有时正是由于缺乏共情而引发的。

有人说:共情不能改变现实,但能改变我们的心情。任何建设性的人际关系都是以共情为先决条件的。

比如说,在公共汽车上别人踩了你的脚,你的第一反应自然是会不高兴,但如果你具有共情的能力,就会从对方角度想问题:“他不是故意踩我的,没人会有意踩别人而给他自己惹麻烦。”这样一想,你的不快自然就会消失。

平时也可以通过对电影、小说、诗词等的观赏与分析体验人类情感。

赞(0)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