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先育己
专业做父母

爸爸赤脚下水捞宝宝扔的玻璃渣,言传身教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昨天(11月3日),江苏宜兴一个2岁的小宝宝在小区池塘边玩耍,不小心打碎了玻璃瓶,玻璃碎片也掉进了池塘内。宝宝的爸爸看见了,连忙赤脚下水捞起了这些玻璃渣。

事后孩子爸爸说,虽然水池定期会有保洁来打扫,生怕玻璃碎片会割到他人,同时也想让孩子知道要学会承担责任。为这位父亲的行为点个赞!

作为家长,贝叔认为有三点值得我们这些家长学习参考。

第一,家长一定要熟悉孩子的身心发展情况

做父母都有体会,孩子在幼儿园之前,都会做出各种令成年人意想不到的事情。

但我们又都知道,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处在感知、探索这个世界的阶段,所以我们会给予他们更多的包容。

比如宜兴的2岁宝宝,我们根本不会去指责孩子的不是。因为他真的还小,还不能知道这个世界的秩序和规律。

然而作为孩子的家长,没有漠视孩子的行为,而是通过这样点滴的事件进行了一次有意义的教育。

所以,作为家长,我们是需要持续关注孩子的身心发展。

比如在孩子小时候都包容他,等到了上幼儿园、上小学、初中了,是不是就慢慢失去这种包容的能力?

其实,孩子一直是在身心发展的过程中,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身体和心理表征。

做家长的需要格外关注孩子的身心发展阶段,不能以家长自己固有的身心水平来要求孩子。

比如孩子刚开始学习算术,3+5不会知道等于8就说孩子笨,甚至大发雷霆,这些都是在漠视我们孩子的身心发展。

只有真正了解我们的孩子,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我们才能去理解到孩子在各年龄段做的那些事,让我们能更有效的教育好孩子。

 

第二,家长一定要随时随地进行教育

做家长的一定要抓住身边的日常小事,不断和孩子交流,指导教育孩子的认知、行为。

其实也是在要求我们做家长的在教育孩子上要“用心”,要“有心”。

一件事,在家长看来没什么大不了,但在孩子眼里往往都是新鲜的第一遭。

所以,家长们应该对待每件事都可以找到可以教育的内容。

我们一定记得带孩子过马路,教育他红灯停、绿灯行;我们也一定记得指着大马路上行走的公交车来认识数字;我们也一定记得提醒孩子在吃饭之前去洗手……

这就是让教育渗透在我们的生活细节中。孩子小的时候如此,等他逐渐长大了,也需要如此。

想起今天早晨和孩子边吃饭边讨论他们即将要举行的演讲比赛,儿子说打算做“运动”相关的演讲,我提了句怎么开头,他说用班上一个胖同学做一个反面例子。

当时,我先肯定了他的演讲方向和运用例子的好方法,但我提醒说,使用身边同学的不好面作为论据,可能会让这位同学感到你对他人格的不尊重,同时可能还会引起其他同学的跟风。所以需要再考虑下。

其实,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没考虑到这么周全,只是在为自己的主题找论据,至于合适是否压根没有考虑到,做家长的就需要及时提醒。

所以,家长们不去忽视身边的件件小事,抓住机会进行教育,孩子越是小越是要多找机会。

 

第三,教育方式要言传更要身教

家长教育方式一般习惯使用言传,也就是所谓的说教方式。

因为通过说理由、讲道理,操作及时、便捷高效,这也是贯彻了随时随地教育的方式。

当然,能做到言传其实已经不简单了,因为这要求家长要多陪伴、多观察并且还能多找角度的给孩子讲道理。

另外,对于孩子来说,有些道理是一听就能理解并执行,有些道理虽然知道但不一定能坚持执行。

那么,尝试一些身教方式,和孩子一同体验可能才会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比如,家长教育孩子要读书。道理都懂,但孩子就是不能坚持。因为家长只负责说教,说完了自己看手机刷视频,或者根本就没有考虑建立一个亲子共读时间,和孩子在一起各自读书。

又比如,教育孩子要进行身体锻炼,但家长总喜欢瘫在沙发上,又不想陪伴孩子一起锻炼。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可能会对说教的方式会越来“反感”,嫌家长“唠叨”。反而对于家长身教的方式则会有注意观察、配合行动的倾向。

所以,孩子的教育需要言语和行动的双管教育,尤其是行动的力量更能给到孩子震撼的教育。

 

总之,对孩子教育的路上,家长能给到孩子的就是陪伴、分享和身体力行的渗透影响,愿我们都能和孩子一起共同成长。

赞(1)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