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先育己
专业做父母

孩子的成绩不好亲子关系也紧张,家长非常焦虑该怎么办?

周末晚上在开车回家的路上旁听了一通家长打给班主任的对话,而以往的这段路程是用来听“樊登读书会”的,但我感觉这通对话比樊登讲得还动听。

事情是这样的,爱人是高中班主任,学生家长打电话向老师询问孩子在校情况,反馈孩子在家情况,以及交流如何提高孩子成绩、改善亲子关系。

我开着车,爱人接着电话,我和儿子安静的被动式的听了这一路半小时的电话……

对话之中,家长几度哽咽,透露着家长对孩子成绩的焦虑以及与孩子的紧张亲子关系,家长甚至为避免和孩子冲突引发自己的心脏问题已经在外住几天了。真是操碎了心!

事情就是这么个大概,我来说说几点感受。

车上对话-家长焦虑孩子成绩

 

第一,孩子普遍知道要学习,但不能自控。

没有哪个孩子不想学习好,孩子对家长和老师的语重心长也都能懂,可就是控制不了自己。

自控是对外界诱惑及自身行为的一种控制,目前普遍孩子最大的诱惑就是来自电子产品。

对话中听闻孩子的同学在元旦联欢会当天带手机到学校,和家长说是拍照片,实际上两个人是在联欢会期间玩游戏。

对话中听闻孩子回家向家长索要手机玩耍,因为超时第二天家长不给时反而责怪家长不守“给手机玩一会”的约定。

对话中听闻孩子的父亲经常在家玩游戏,而且母亲劝说父亲后无果。

可以想象,这些诱惑对孩子自控影响有多大,也很难有坚强的意志力来克服。

孩子自控力的强弱,一方面来自孩子意志力锻炼,一方面来自外部环境诱惑。

家长首先能做到的是减少外部环境诱惑,做好自身的正面引导。

 

第二、玩和学都要全投入沉浸,但精力不能太分散。

对话中听闻班主任对家长说,玩游戏不是影响孩子学习成绩的绝对因素。

我们家对孩子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玩就玩得痛快,学也要学得痛快。

班主任老师说,有的孩子玩的时候玩得尽兴,玩过了之后学习能立马切换状态,效率也高。

可有的孩子玩过了之后依然还在心心念其他,因为除了玩游戏以外,还有电子社交,还有其他各种与学习无关的事情。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在游玩上花得多,在学习上就花得少。

所以,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是:可以玩,但要能随时切换到学习;可以玩,但不能繁多杂乱而消耗过多精力。

家长不可能也不应该控制孩子只许学习不能玩耍!允许孩子玩,是要约定时间点和时间长度,建立家庭游玩公约并严格遵守。

家长平时也要多陪伴孩子,陪孩子聊天、运动,不至于孩子有除了玩和学习之外的其他不相干精力付出。

 

第三、家长对孩子提成绩要求,不如提考情分析要求。

对孩子成绩的焦虑是家长们的普遍焦虑。

对话中听闻孩子某门功课几乎垫底,家长计划对孩子讲要求他下次考试要达到中等。

班主任老师立即给与纠正,一个班级的成绩总会有人在前有人在后,这次垫底下次就要求孩子达到中等,对孩子来说比较困难也难以接受。

与其去做班级内的同学比较,不如去做自己的历次考情比较。分析试卷哪些是因为粗心、误判导致的主观失误,哪些是因为“就是不会”的客观事实。

要关心孩子少去犯甚至不犯主观失误,多去搞懂那些不会的客观问题。

只有这种“汇总、分析、修正”的循环才是一个正向循环,家长应少关注孩子与其他同学的横向比较,多关注孩子自身的发展纵向比较。

只要孩子努力了,主观的问题不犯,即使成绩垫底也值得尊重,后面就多关心客观问题的解决。

 

第四、学习要以解决问题为目的,不以问题难易程度而定

学习是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问题搞清楚了、搞懂了就是在解决“就是不会”的客观事实。

可孩子因为功课的成绩垫底,几乎丧失了学习的动力和信心,更加惧怕去努力搞懂具体问题。

对话中听闻家长反映孩子也想向老师问问题,但一看到去问问题的都是尖子生,觉得自己的问题一定都很简单,怕被老师笑话所以就没有问。

老师回答说,学习首先需要的是摆正心态,学生的本职就是搞懂问题,而老师的责任也是解决学生问题,问问题不要有其他顾虑。

即使尖子生也会问简单问题,所以要去搞定问题才是第一位要想的。

即使不问老师,有没有自己尝试解决或者向同学请教解决,这些都是以解决问题为首要的学习态度。

家长在家可以和孩子交流的就是纠正孩子在意别人眼光的感受,灌输树立解决问题为首要的心态。

 

第五、不要老盯着孩子问题,也要看到孩子优点。

家长的焦虑多源于看到孩子身上的问题,问题越看越多,焦虑越来越重。

对话中听闻老师反馈说这个孩子虽然这门功课垫底,但在学习上也不是完全瘫下来不学,依然还在积极参与,需要的是学习态度、方法和努力程度的改进。另外孩子在其他方面的表现也很不错甚至优秀。

对话中听闻老师反馈说有次学生演练说课,三个同学轮流上台,就这孩子表现非常突出,语言表达逻辑清楚,声调语气也很有底气,这就让老师很是欣赏,并在课堂上当即做了表扬。

爱人也常和我讲,班上给她印象深刻的孩子不一定是成绩名列前茅的,而是那些课上能和老师有眼神、姿态交流,让老师感受到他的懂还是不懂;课后也能和老师说上几句话,有关心的话也有闲谈开玩笑的话;班级活动上也非常热心,主动承担班级的一些任务……

这就是老师眼中的“讨喜宝”,这些孩子虽然成绩不一定非常好,但他们的其他素质都很棒,以后毕业了他们的人生也同样精彩。

家长要接受“不是每个孩子都是学霸”的事实,要乐见“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体”,有着独特性和发展性。

独特性意味着不是标准化,孩子会有与生俱来的个性发展,没有完全统一格式的标准,起码不以家长的眼光喜好要求为标准。

发展性意味着不是固定不变而是动态变化,孩子现在不好不代表一直不好,可塑性极强,家长需要用发展的眼光保持对孩子持续的动态关心。

所以,做家长的不应过多的只追着孩子问题,也要找找孩子的优点并鼓励,这才是正向反馈的良好循环开端。

 

第六、做好家长的责任,尊重孩子的选择。

孩子自己要走的路,一步也不会少,谁也代替不了。

孩子就是这样,到了初高中青春期,有了更多自己的想法和决定,师长的话有些会听有些则不会听。

所有听过了执行的能规避一些问题,那些听过了不予理睬执行的自然就会面临相应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能算“咎由自取”,也算是“亲身体验”。

举个我们家的例子,儿子上初一,进入青春期萌芽阶段。虽然我和孩子妈已经很开明了,告知孩子要注意穿衣保暖,秋衣秋裤要穿,外套拉链要拉严实,可孩子还是喜欢自己的穿衣主张,于是我们再也不对他提穿衣的要求。后来一天孩子说小拇指发痒,原来是生冻疮了。这下好了,衣服不要我们提,自己知道要穿好了。

有些事,只有孩子自身“撞墙”吃亏了才会深刻领悟,这一点家长根本没法控制住。

这个时候的家长就是在孩子的发展过程中,时刻关注到孩子的动态,做到应尽的提醒义务,尽量引导孩子的正确规范,但依然尊重孩子选择,不强迫就范。

因为控制型家长的强势介入,只会让孩子走向两种极端,要么逆来顺受,要么拼死抵抗。

家长不能时时刻刻都为孩子考虑到,也不能样样件件为孩子做主,只要不是涉及生命和违法的底线,就要要懂得适时放手管。

家长做好教练员领航员角色,孩子的人生道路终将需要自己去驾驶。

 

最后,家长的焦虑甚至暴躁,来源于失控。

家长的焦虑,来自孩子成绩的不尽如人意;家长的焦虑,来自孩子的不服管教;家长的焦虑,来自越发紧张的亲子关系。

家长一旦焦虑就容易失控,有些家长的行为着实也让班主任老师叹息:

1、训斥孩子。责骂,讥讽,甚至殴打孩子,以期望通过所谓的“激将法”、“棍棒法”给孩子刺激突变。一次或许有效,拿来当家常便饭就很恶劣。

2、甩锅学校。责问学校孩子成绩下滑爱玩游戏为什么不管,甚至有家长要求学校到家里把自家的电子产品收走,不要让孩子在家里玩。

3、责备伴侣。电话中听闻的这个家长就是这样,被她的丈夫责怪说孩子现在的情况都是因为她造成的。夫妻之间的家庭教育不协商、不同频、不合作、单人出力,让原本简单的孩子问题最终演变成更大的夫妻问题。

这些家长的焦虑暴躁,源自对逐渐长大的孩子的掌控感缺失,源于对亲子关系、教育方式的掌控感缺失。家教无力只能本能宣泄。

不过,大部分家长的行为还是在主动作为、努力改善的。

能意识到问题,寻求一些帮助和指导来试图解决问题。像打电话的这位家长,虽然亲子关系、夫妻关系已然紧张,依然还在想办法,或找心理咨询师,或找班主任老师。

不过,我作为旁听者还是觉得这位家长需要适当放手,自己的心脏已有问题,但精力焦点依然是在孩子的关爱上。真是爱得深陷得深,忘记活出自我。

 

家长获得家庭教育的掌控感,唯有学习。

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也很重要。孩子的成绩和行为不仅仅和学校有关,也和家庭有关。

《家庭教育促进法》在2022年的元旦正式生效,但家长们都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家长教育”,想要做一个“专业”的父母,唯有自我主动学习才能“合格带娃”。

育儿先育己”才是家长获得家庭教育掌控感的源头。

贝叔也是从孩子生下来起有意识去看一些育儿书籍,收集一些育儿方法,掌握了一些育儿技巧后才没有太过焦虑。

搭建贝叔育儿网站,一方面便于自己的收集整理,另外一方面也是希望能对其他家长有所帮助。

做父母的为了孩子进行自我学习很不容易,其实也是为了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所以,推荐一些我觉得适合家长们入门的“家长修炼体系”,让大家做父母做家长更加“专业”!

 

首先,了解一下自己的家庭,才能掌握自家的问题。《原生家庭》这本书介绍了7种有问题的家庭父母。

了解原生家庭存在的问题,会对下一代产生的影响,进而在教育下一代的时候能够避免出现这样的行为。

 

其次,了解到家长自己的教育情绪,很多情况都处于吼叫孩子的状态,吼叫对于孩子的家庭教育毫无意义且伤害性极大。

《不吼不叫》这本书提到了运用“ABCDE法”进行调节降温。家长的情绪稳定了,家庭教育才算真正开始。

 

第三,家庭教育奉行不是严厉也不是骄纵更不是自由生长,而是“温柔而坚定”的正面管教。

《正面管教》这本书讲到了几个育儿工具,让家长学会把错误当作学习的机会,培养出孩子独立完整的自尊体系。

赞(1)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