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丁延庆一段吐槽女儿的视频火了。
丁教授本科就读于北大,后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深造,他的妻子也是北大毕业的高材生,但女儿却在“学渣”的道路上越跑越偏。
丁教授称,每天放学都让女儿强制学习补课,虽然逐渐能跟上,但发现她并不开心,决定放弃高压强制,希望孩子能发现其他方面的优势,成为有用之才。
不辅导作业父慈女孝,辅导作业鸡飞狗跳,看到这个话题,不少普通家长心理也终于平衡了,原来副教授辅导孩子作业也会生气。原来副教授的孩子学习成绩也不一定会好多少……
所以,大家不禁吐槽:孩子成绩和父母学历有多大关系?
通过案例来看,父母学历和孩子的成绩似乎不是正比,但会是很大的影响因素。
有些网友认为:越是学历低的父母越在乎孩子的学习成绩
他们自己吃了没学历的亏,拼命想让下一代争取回来。
然而他们不懂该怎样培养,喜欢斤斤计较小细节,从一年级甚至学龄前就拼命给孩子施压,殊不知这样会让孩子没有后劲和潜力,还容易搞出来心理不健康走极端的孩子
看看现在的新闻,每天都有让人惋惜的消息。
孩子是不是读书的料,这不是强求的来的,适可而止,顺其自然就好。
有的网友则认为:孩子身心健康和遇到好老师比较重要
成绩固然重要,孩子的身心健康很重要,没有健全的人格,再好的成绩都是空谈。
我自已孩子在目前上海很有名的中学,我自已的体会是名声再好的学校,也需要遇到好的老师,一个好老师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不过有些网友则比较现实,你们的担心都是多余的
人家上的学校应该也是好学校,好学校里的倒数和差学校里的倒数能一样吗。我们就不要为人家北大家的孩子操心了。
这种水平的爹,就算女儿天资平平,也会给女儿找一条最适合她的路。一般的家长就不一定有这种觉悟了,万一不幸遇到焦虑激进的家长,孩子就要吃苦头了。
可能他们说的“学渣”和我们说的层次不一样
人家肯能是顶尖学校里的学渣,来到普通学校可能就是名列前茅了
还有网友就直击本质:孩子不是父母辅导出来的,是父母引导出来的
说实话,现在几乎没有不聪明的孩子(先天有问题的除外)。
我一直希望大家能明白一个道理,孩子不是父母辅导出来的,是父母引导出来的。
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的培养方法至关重要,孩子一旦形成了自律自强的个性一辈子受用不尽。
更多的则是在深思我们的教育,不要有太高期望。
人生的三个阶段,接受自己父母是平凡的人,接受自己是平凡的人,允许子女成为平凡的人。
但很多时候,我们接受孩子的平庸,比接受自己的平庸更难!我们生命里那么多成长的遗憾,走了那么多的弯路,为什么还要让孩子走一遍?
每个家长对于孩子不同年龄阶段有不同认知。
0-3岁:孩子是天才,以后肯定要跳级
上幼儿园:孩子学什么都很快,以后北清复交没问题
上小学:没想到厉害的孩子还挺多的,看来考个985就不错了
上初中:985不行的话,211也可以
上高中:要求不高,能上本科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