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先育己
专业做父母

青春期的孩子要怎样沟通和引导?亮起绿灯思维!

我们家孩子今年初一,正是青春期,有着很多的青春期孩子特有的“症状”,比如躁动,追求自我……

这次期中考试成绩出来了,相比较第一次月考的惨不忍睹,总算是回归正常。不过他说上次没考好是因为卷子误判了,这次考好是因为自己努力了。

我笑了笑,我知道这个家伙是在混淆归因了——考不好是外部环境原因,考好了是内部自我原因。

诚然因为第一次月考差后他自己意识到问题,确实努力了,但两次不同的归因总结还是免不了透露出人的习惯性防卫天性。

如何和青春期的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我最近有了一些感悟。

都说青春期的孩子很难沟通,其实沟通最大的障碍就是亲子关系的紧张,孩子和父母的关系不好了自然沟通不畅,而造成亲子关系紧张的就是我们日常的红灯思维!

亲子教育中的红绿灯思维

什么是亲子关系中的红灯思维?

亲子关系的紧张,大多是父母和孩子之间权利和自由的对立。

家长看来是听话控制权,孩子看来是要独立自主权。

孩子放学回家想看会电视,家长的第一反应是不行。

家长要让孩子多穿点衣服,孩子的第一反应是不要。

总之,两者之前的第一性动作就是亮红灯,一听到不同观点就消极处理!

 

红灯思维的起因是习惯性防卫!

心理学家海德的朴素归因理论对归因做了两种归因,一是性格归因,二是情景归因。

不过人们经常会出现基本归因偏差:别人出问题了,是人品不行;自己出问题了,是外部原因导致。

而一旦事情反向,别人成功了,是因为他外面条件好;自己成功了,是因为自己很努力。

家庭亲子教育中,当孩子感觉到自己遭受家长的挑战,下意识会向外找原因,着就是习惯性防卫。

习惯性防卫本身是在人类进化中练就的自我保护机制,对于生命的延续有很大的作用。

但当出现在亲子沟通交流时,这种习惯性防卫就会形成一道沟通障碍。

 

什么是绿灯思维?

亲子关系中,绿灯思维就是能够听听得进不同观点。这种绿灯思维是需要家长和孩子双方都需要掌握的。

很多青春期孩子的问题累积是亲子关系持续紧张的结果。

试想,一周之中,家长和孩子的语言和行动的沟通天天都在亮红灯,孩子和家长没有哪一天是顺心的,长期下去自然关系“越走越远”。

此时,需要首先打破僵局的应该是家长。家长需要开启绿灯思维。

孩子放学回家想要看会电视,家长为什么要第一时间禁止?家长应亮起绿灯——好的,那就看个十分钟休息一下,看完之后安排自己的事。

亮绿灯是有条件的进行,即允许进行,但约定了控制时长。

青春期孩子的教育,改善亲子紧张关系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先要解决的。

那就从家长的绿灯思维开始!

 

让孩子也点亮绿灯思维!

教育青春期孩子,家长启动了绿灯思维,处处都能满足孩子的需求。

同样,也需要让孩子拥有绿灯思维,这样才能接受他人的不同意见,包括父母的建议。

有一点可以传授给孩子,那就是要能区分出“我”和“我的观点/行为”

很多时候,家长对孩子的要求或责怪,没有给孩子本身打标签,而是对孩子的行为进行批评指责。

然而,在孩子的感受读来,所有的不是都是朝着他个人来的。

比如,孩子的家庭作业做得很不好,家长没准随口一说,这作业做得太菜了……

于是,孩子的想法可能就是家长在指责我很菜。

一旦孩子把他人对自己观点或行为的质疑理解为他人对自己这个人的质疑,从而激发起自己的习惯性防卫,亮起了红灯。

在家庭教育中,可以和孩子表明“对事不对人”的理念。并且在学校和社会中,也会有这种情景,都需要让孩子学会。

 

绿灯思维来自《好好学习》这本书

绿灯思维其实是我在阅读《好好学习》这本书学到的,它本质是用来开启人的意识防御大门,让学习更加深度的一种心态预设。

我觉得更加能代入到当下家庭教育中,尤其是青春期孩子的亲子沟通中。非常有必要让家长学会绿灯思维,同时也引导孩子掌握这种思维。

《好好学习》书还引用了乔布斯生前说过一句很著名的话:“我特别喜欢和聪明人在一起工作,因为最大的好处是不用考虑他们的尊严。”

难道聪明人没有尊严?不是,是聪明人知道尊严不是在别人驳倒自己时去维护面子。

真正的尊严是发现改进和成长的机会,成为更好的自己。

希望我们家长和孩子,都能成为最好的自己,利用绿灯思维顺利读过青春期。

赞(0)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