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先育己
专业做父母

孟非谈为什么大部分的中国式父母不爱当面夸孩子?

最近,孟非主持的一档相亲节目《新相亲大会》的一个话题上热搜了:为什么大部分的中国式父母都不爱当面夸孩子。

事情是因为男嘉宾从小到大都没有听到爸爸当面夸过,所以男嘉宾的心愿是在节目现场能得到父亲的夸奖。在孟非的极力邀请下,该男嘉宾的爸爸首先表现得不自然,后来挤出三个字:性格好:)

这种场景是不是很符合中国的大部分家庭,老爸几乎很少会夸奖孩子,不过可能是背后在夸,但很少会当着孩子的面夸孩子。

然后就引发了孟非的感慨,他说经过他长期观察发现,大多数中国母亲对孩子是不得要领地各种瞎夸,而父亲们基本上都居高临下地坚决不夸,这似乎特别契合我们传统文化里“严父慈母”的角色定位。

其实不仅是对孩子,及时而恰如其分地赞美对每个人的成长和发展都特别重要。

家长不爱夸孩子的两种可能原因

育儿博主王人平分析家长不爱夸孩子的两点原因。

一方面是父母受自身认知和视野的局限,真的看不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甚至会把孩子的优点和长处视为缺点和短处。

举个平常的例子,孩子考试之后把试卷带回来了,对于很多父母而言,眼中首先盯的是错题,很少去关注孩子正确的。于是劈头盖脸一顿批评,这么简单的题目也能做错?

可真实的情况是试卷偏难,孩子只错了两道题,班上还是第三名,另外,比之前有了很大的进步。

所以,只看孩子的错,对孩子的长处熟视无睹,成为家长的一种思维惯性,甚至更极端的就是:孩子怎么做都是错的。

例如,孩子听话说孩子没主见,孩子顶嘴又认为孩子没规矩;孩子活泼好动担心是多动症,孩子文静内向又怕是自闭症;孩子争第一说他太好胜,孩子不在意名次说他不求上进;孩子交朋友怕学坏,孩子没朋友怕孤僻;孩子助人怕吃亏,孩子不助人说他自私……

在纠结、焦虑的父母眼中,孩子是没有优点和长处值得夸。

另一方面,很多父母总担心孩子一夸就骄傲、就变坏。

这种担心的本质上是父母对人性、对世界、对自己极端不信任的投射。

这些家长认为人是充满奴性的,只有被奴役、被鞭策、被打压才能进步,不相信人是有尊严、有觉悟、有内在自我成长动力和能力的。

这就类似于很多父母热衷于给孩子挫折教育,认为“失败是成功之母”一样。

其实对于大多数人、大多数时候,成功才是成功之母。

能在挫折、失败和父母的羞辱、打压中坚韧不拔、矢志不渝的只是少数,并且多是因为他们体验过成功和爱,内心驻扎着光明、美好和希望,相信还有机会。

对于圣人,失败可能会成为财富,但对于普通人,失败、羞辱、打压就是灾难,不停的挫折和失败只会让人心灰意冷、自暴自弃,失去自信和勇气。

 

关于不少家长为什么喜欢使用“批评打击”的方式来教育孩子,有必要补充一下

让一个人听话怎么才能做到呢?

最简单就是降低对方的自尊,让对方觉得自己“没什么用”,所以必须要听“有用的人”,那就是发表批评的家长。

家长奉行的“打压教育”本质上讲对孩子的大量批评都是为了降低孩子自尊,让孩子乖乖听话,“臣服于家长”。

但这样的孩子其实是很难有主动性,这些孩子和那些自信、敢于自驱的孩子相比,未来拥有的一生会黯淡很多。

在此劝各位家长一句,多看看孩子优点,不仅有助于孩子建立自信,更有助于提升亲子关系。

而亲子关系,才是学习好坏的核心,也是青春期遇到事情会不会走极端的根本原因。

 

家长不能忽略爱的重要性

英国比较心理学家哈利·哈洛曾做过一个“恒河猴实验”,他给小猴子设置了两个母亲,一个是布猴子,另一个是铁猴子,铁猴子的母亲身上有奶瓶。

实验结果表明,小猴子只有在饥饿时才会去找铁猴子母亲,而在平时更愿意和布猴子母亲接触。他得到了一个结论:爱来源于接触,而并非是食物。

父母对孩子的爱,才是对孩子真正重要的东西。这份爱,来自于你对他的肯定、尊重,能够在意他的感受,让孩子感受到充分的安全感,觉得自己被你接纳。

但很多父母会忽视这一点,不会在意孩子的感受,忽略了自己能够给孩子情感上的信赖,只是强调孩子的“自我成长性”。

他们把自己的角色定位成“监督者”或“支配者”,用很高位置的视角看待孩子,忽略了要给孩子“爱”。

而当孩子得不到父母充分的爱时,他未来的路会走得更加艰难。

比如,如果父母总是贬低孩子,不给孩子充分的肯定。

孩子对自己的接纳度就会变低,总觉得自己不够好,不肯定自己的优点,就会变得自卑。

当他们长大后,内心就会有“不配得感”,他们会在遇到机遇时犹豫、纠结,觉得自己不配拥有。

在感情里,他们总会讨好别人,因为觉得自己不够好,会特别卑微,总在顺从伴侣,不敢提出自己的需求,而一直在很低的位置上小心翼翼地听另一半的。

不断地讨好,会让他们频繁受挫。

因为他们不认可自己,总让自己很卑微,伴侣也就会在和你的相处中逐渐认同这一点,觉得你配不上他,对你越来越厌倦,最终远离你。而你会放不下他,因为你投入、付出了太多,很难下定决心止损。

感情里处于低位,往往是自卑所引发的,问题在于原生家庭中不被父母肯定和接纳,不认可自己的价值。

认同自己的价值、改变彼此的相处模式,让伴侣也为自己付出,克服自己讨好的特质,这一类的人,才有机会在感情里翻盘。

 

家长的认知改变才能真正改变不当面夸孩子的习惯

作为家长需要的是不断学习和认知好的教育方法,单凭自己的主观感受和原生家庭教育惯性,很难获得教育的改变。

那些只看到孩子的不好,忽视孩子的好的家长,需要改变的是我们的聚焦点,要尝试把焦点放大,接受孩子的错误,也要看到孩子的优秀表现。

那些奉行打压教育的家长,一定要谨记人都是在关系中认识和理解自我的。特别是孩子,受制于自身的认知局限,缺乏自我评价的能力时,常会以父母的评价来定义自己。

这时候,父母对孩子的评价就会成为一种心理暗示,“打压教育”进而构成一种无形的枷锁和诅咒,慢慢成为孩子对自己的认知。

最终我们家长越是痛恨的那个“标签”,越是担心的那个问题,越是容易在孩子身上变现。

著名校长李希贵曾经说过孩子要“随时表扬、定期批评”,家长要舍得表扬,并且是当面表扬,也要进行定期批评。

另外,关于如何表扬,也是一门学问,家长可不能简简单单的说“你真棒”、“你真了不起”。

关于这一点,这个方法可以帮助到:如何夸赞表扬孩子也是家长的必修课

 

我们常常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其实,父母也是孩子的一面镜子。

孩子往往会通过父母这面镜子去认识自己、定义自己的。

当我们评价孩子胆小,自私,霸道,孤僻时,孩子从我们这面镜子看到的是一个怯懦、贪婪、任性、无助的自己。

当我们尊重孩子的尊严,相信人性的光辉和孩子内在自我成长的动力和能力,而给予孩子更多的尊重、鼓励和肯定时,我们也将看到一个更阳光、自信和笃定的孩子。

赞(0)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