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先育己
专业做父母

孩子从小交给爷爷奶奶带,等上学了才接过来是否可行?

现实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的这样的家庭情况:年轻的小两口都是双职工,白天工作忙,晚上带孩子累又影响第二天的工作,于是就把孩子完全交给了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这些长辈抚养,直到孩子上学了才接到身边……这样的方式真的可行吗?

心理的抚养

 

从小给长辈带,临大再接到身边会有什么问题?

教育专家李玫瑾说过,家庭教育的关键在于父母在孩子早年的付出,即让孩子产生依恋的情感。

这种依恋的情感使得父母对孩子形成了一种心理影响力,或者说心理资本、心理控制力。

如果父母对孩子没有心理影响力,那么孩子就很难接受父母的管教。父母对孩子的心理影响力一般能持续到青春期。

而孩子青春期之前的性格培养、习惯养成都依赖良好的依恋关系,这样的父母才管得住孩子。

只管生育而不放在身边抚养,会让孩子从小就缺失对父母的依恋关系。

 

家庭抚养不仅是在物质上,更是在心理上!

心理抚养是一个家庭育儿理念,由教育专家李玫瑾提出。

她说家庭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心理抚养。那什么是心理抚养呢?

 

首先,心理依恋的形成是心理抚养的起始点,孩子依恋的对象首先是母亲。

母亲的怀抱对视、母亲的牵手呵护、母亲的声音气味都是对孩子产生依恋。

可是现在很多孩子从生下来就成了留守儿童,宝贵的亲子时光交到老人手中,这使得依恋的形成大打折扣。

如果孩子没有稳定可靠的依恋对象,那么父母对孩子的心理影响力就会相应降低。

孩子小的时候一般显示不出来,到了青春期就会显示出来,可能就不服大人的管教了。

 

其次,心理抚养是对六岁前的孩子进行性格培养。

人在成年之前的成长大致有三个时期,即1到6岁,6到12岁,12至18岁。

12至18岁的孩子已进入青春期,其独立意识与逆反心态就决定了这一时期已经不是家庭教育的优势时期。

所以,家庭教育的最佳时期是12岁之前,即依恋期。在依恋期中,1到6岁又最为关键。

 

陪伴孩子也就是在培养依恋

依恋期是在12岁之前,错过了1-6岁幼儿期的依恋,还有一个弥补的过程,就是小学阶段。

毕竟在12岁之前,孩子从生理上和身体上,都没有成年,还很弱小,特别需要身边有亲人的陪伴,所以花时间陪伴孩子是非常重要的。

等孩子到青春期,父母想陪他,孩子也不让陪了。

孩子的依恋期间,父母可以白天忙上班,但是晚上一定要陪孩子读故事、陪孩子玩耍、陪孩子入睡。

家庭是一个孩子的起点,然而以往我们都只关注给与孩子的物资基础,关心孩子的成绩发展,却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建设。

最近看到的李玫瑾教授的《心理抚养》这本书就是重点阐述早年家庭养育中的“心理抚养”和“心理教养”,特别推荐给年轻的父母学习。

毕竟,对任何一个家庭来说,生养孩子都是一个漫长的辛苦历程,稍有不慎,不仅父母以往的心血有去无回,还会让整个家庭未来都陷入痛苦之中。

而“心理抚养”和“心理教养”将奠定孩子一生的心理基础。

专业做父母,就是专业育儿。我们作为父母,要乐于学习,不要把教育孩子的学习看做枯燥的责任和义务,是不得己而为之,而是要当作自己与孩子共同成长的乐趣。

只有这样,父母们才能掌握家庭教育的精髓,给予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的心理抚养,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孩子!

赞(0)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