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先育己
专业做父母
022024-03

家长让自家孩子不上早课要睡到自然醒,是遵守教学秩序还是为孩子睡眠考虑?

近日,一份“家长因上学时间太早在班级微信群怼老师”的聊天记录引发热议,该家长在群内表示自家孩子“所有第一节早课不上”“睡到自然醒”。 群聊截屏记录显示,在上海金山区某小学一个班级微信群内,一名家长向班里老师表示:“从今天开始,XX所有的第一节早课不上。让他睡到自然醒,他现在的睡眠比早课重要些。孩子小,不适合太早起来。作为大人,太早了我也受不了,不想起来。”随后,有老师在群内对家长的言论进行了回应,在后续交谈中,家长和老师发生了言语争执。 3月1日,极目新闻记者就此事多次致电当事学校,电话始终无人接听。 3月1日,上海市金山区教育局工作人员向极目新闻记者表示,他们已经关注到此事,目前已联系了家长和学校,正在沟通协调。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向极目新闻记者分析,家校共育需要的是理性沟通,而不是所谓的霸气对待学校老师。在互联网时代,并非谁的声音大、谁更强势,就意味着谁有道理,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平等沟通的重要性。家长如果对学校的上学时间有意见,不应该怼班主任,因为这个问题并非班主任甚至是学校可以决定的,而应该向当地政府和教育部门反映。 熊丙奇介绍,现如今中小学生的上学时间,都是有统一规定的。学生具体上学时间的确定属于公共决策,而非个别家长任性的问题。一个家长认为学生应该推迟上学时间,可能引来更多家长的反对。 “接受义务教育,就需要遵守义务教育的规定。”熊丙奇说,中小学生行为守则中有明确规定,作为一个学生,需要遵守学校的纪律,学校也要对学生进行规则教育。

家长吐槽社会实践作业毫无意义

近日,湖南长沙的一位家长吐槽社会实践作业折磨人,各种摆拍上传毫无意义,都是家长去完成的,“能不能布置一些和手机没有瓜葛的作业?” 你和孩子做过社会实践作业吗? https://weibo.com/tv/show/1034:5007051081056279?from=old_pc_videoshow 网友:东方既白1001:形式主义,绑架了老师,绑架了家长,绑架了学生,方便了谁呢 FHH_红豆:我家从幼儿园大班开始,平时家里就各种物理实验套装,化学实验套装,电子元器件,显微镜,天文望远镜都有,平时也会自己捣鼓的种种花种种菜什么的,家长完全可以给孩子安排,比学校布置的有意义多了 小冰爱上心:设想挺好的,但是建议选做,有兴趣就做没兴趣不做也无妨 花菇要冷静:以前我们的社会实践是割草送老人院,扫大街,帮孤寡老人,五保户做家务,附近学校之间参加联谊篮球赛,足球赛……都是学校实打实参加的,也是孩子们热衷的,真实有意义  
012024-03

幼儿园学生数量已经连续三年减少,较2022年减少534.5万人

国家统计局2月29日发布的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3年全年,学前教育在园幼儿人数为4093.0万人。 而此前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共有学前教育在园幼儿4627.5万人。 相比之下,2023年学前教育在园幼儿较上一年减少534.5万人。 据悉,我国生育率下滑将对教育领域产生较大影响,首当其冲的就是幼儿园。 其中,自2021年起,学前教育在园幼儿数量已经连续三年不断减少。
282024-02

调查显示母亲学历越高对子女教育投入越高

(中国青年报,嘉玛)调查发现,2018-2019学年,全国家庭教育支出平均为1.13万元,家庭在每一个孩子身上平均花费8139元。城镇家庭教育支出平均为1.42万元,是农村家庭(8205元)的1.7倍。 一个孩子从学前三年到大学本科毕业一个家庭的教育支出23.3万元左右。其中家庭支出水平最低的20%家庭花费约18万元,家庭支出水平中等的20%家庭花费约22.4万元,而家庭支出水平最高的20%家庭花费约42.4万元。 从几年的调查数据中,研究者看到了中国家庭教育投入的特点。比如,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尤其是母亲受教育程度越高,家庭对子女教育的投入也相应越高。

研究生招生人数6年翻倍,研究生多到无宿舍可住!

近日,研究生多到无宿舍可住冲上热搜。 2014年起,北京师范大学不为部分专业硕生提供宿舍,2020年之后,这一范围扩大至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校区的全体专硕生。考上专硕,即需租房,虽然对此早有预期,仍有不少同学选择兼职以减轻经济负担。 网友“DOLK2010”:找不到工作,只能继续深造 网友 一年三百水煮蛋 :一谈到就业考公考编考研就人满为患,还拼命让人家生 ______________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16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为66.71万人;2022年,研究生招生人数扩至124.25万人,这6年,研究生人数几近翻倍。 2022年,我国在学研究生已达365万人,总规模位居世界第二。 研究生宿舍供需失衡与近年来我国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大规模扩招密不可分。 根据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24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我国专硕招生人数从2012年的19.7万增长到2021年的64.9万。教育部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专业学位硕士招生近70万人,占比超过60%。    
222024-02

专家建议取消中考给孩子减压

"取消中考,直接普及高中教育。"近日,北大国发院经济学教授、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姚洋接受《经济学家建言 2024 中国经济访谈》时作出上述发言。 姚洋表示,我国教育体系最关键的是要进行制度变革,减少孩子的内卷。我们的孩子现在太累了,而且是浪费性学习,进行毫无必要的重复刷题和背诵,把孩子的创造力都给卷没了。 姚洋指出,要在制度上给孩子减压,应该取消中考,直接普及高中教育。慢慢地让中考变成只有重点高中要考,普通高中就不用考了。 最终要达到的目的是缩短学制,10 年制义务教育完全够了,小学5年,中学5年,可以设立学前班,让孩子在学前班先适应一下小学教育,从7岁开始读小学,17岁就高中毕业。   网友"吃了太多的熟葡萄" :真正能给孩子减压的只有父母 leo菜头儿 :根本问题在于收入不公、保障欠缺、业态单一、文体落后;普通人要想活得有尊严只有靠考试挤轨道一条路 GENERAL_HOLD_THE_S:中考 高考 的出现本质上都是一种竞争 取缔了中考 竞争也不会消失 只会以别的形式发生
212024-02

中国生育成本报告2024版显示,养娃到本科毕业平均花费68万元

日前,由梁建章等牵头的育娲人口发布《中国生育成本报告2024版》,报告显示,0到大学本科毕业的孩子养育成本平均为68万元。此外,城市和高收入家庭的孩子还要高于农村和低收入家庭孩子。 报告估算,在中国,抚养一个孩子到年满18岁相当于人均GDP的6.3倍。基本高于除韩国以外的所有国家,而韩国的生育率在世界处于垫底水平。 报告建议通过补贴生育、增加出生人口,减轻家庭负担,增强国家经济发展的信心,提升国家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0R72u12000d9cuimnBF37.pdf (c-ctrip.com) 全国家庭 0-17 岁孩子的养育成本平均为 53.8 万元;0 岁至大学本科毕业的养育成本平均为约 68 万元。 0-17 岁城镇孩子的养育成本平均为 66.7 万元;0-17 岁农村孩子的养育成本平均为 36.5 万元。 上海和北京家庭 0-17 岁孩子的平均养育成本分别为 101 万元和 93.6 万元。相比之下,西藏家庭 0-17 岁孩子的平均养育成本只有 34.9 万元,青海省家庭 0-17 岁孩子的平均养育成本只有 37.9 万元
202024-02

培养的都是打工人!清华大学教授称我们的教育没有教孩子如何开心

春节假期结束,打工人回归岗位。有关开工的话题引发网友们热议。 此前,清华大学社会科学院院长彭凯平教授曾在接受环球人物《开腔》节目采访中,提及我们的教育在理想和技能之间是完全不对等的。 彭凯平教授称:“你希望你的孩子将来活出什么样的生活,无一例外,就是幸福的生活。你说那你孩子现在应该学习什么,那一定要学赚钱的本领,打工的本领。那理想和技能之间是完全不对等的。我们的教育培养的都是打工人,我们真的没教如何开心。
网友“我天天天天天向上” :从小到大听过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不好好读书,将来就要吃苦,我觉得我好好读了书,现在也累。[允悲]孩子的身心健康真的要排第一位。 网友“每天想要去看电影” :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过上幸福的生活,但幸福生活的根本是要开心,但开心的前提是要有物质基础,如果没有物质基础就必须打工成为打工人 网友“Snnmmk” :本研究生在读,以后估计连打好工的资格都没[允悲][允悲],已经分不清什么是开心什么是不开心,每天只有淡淡的崩溃 网友“嘻嘻来打我啊笨蛋” :真的是教育出了问题,一年级的孩子感觉每天满满的疲惫感
242024-01

河北一男孩从3楼跳下,妈妈体力不支没拉住

近日,河北一则“男孩从3楼跳下,妈妈体力不支没拉住”的视频在网上引发热议。 据悉,这起事件发生在1月22日,一位母亲在与儿子发生争执后,儿子情绪失控,突然从三楼窗户跳下。母亲在关键时刻冲上前去,尽管成功抓住了孩子的脚,但由于体力不支,未能阻止孩子坠落。 幸运的是,孩子在下落过程中被一楼的隔板缓冲,最终被送往医院,经过治疗,孩子除了皮外伤外,暂无生命危险。 目前,孩子已被送往医院,并无大碍,但需要留院观察一段时间。(消息:上游新闻)

10岁小孩分享辣条后同学死亡被诉,法院:系善意分享行为,无需承担责任

近日,山东枣庄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布一则案例。2022年1月16日,10岁的李某到小餐桌教室上课,期间将在家中带的辣条分给了一同上课的小A。放学后,有同学看到“小A拿出一包辣条,用嘴含住一根,接着头一歪,慢慢滑到地上,趴在地上不动了”。 小A于2022年3月26日医治无效死亡,死亡医学证明(推断)书载明,死因为脑实质出血继发蛛网膜下腔出血。小A父母主张小A食用辣条的行为与其死亡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要求李某及其父母承担侵权责任。 法院经审查认为,李某分享零食与小A死亡不存在因果关系,系孩子之间善意分享行为,不会造成死亡结果,不存在故意或过失侵害小A的行为,无过错,无需承担侵权损害赔偿责任。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